×

收藏- 会员访问记录

网页标题:
×

注册 用户

用 户 名:
联 系 人:
性  别:
密  码:
重复密码:
电子邮箱:
邮箱验证码:
固定电话:
传  真:
手  机:
单位名称:
通信地址:
首选栏目:
我已经认真阅读并同意《 服务条款》
×

找回密码

  • 1.选择找回方式
  • 2.确认验证信息
  • 3.修改密码
  • 4.修改成功
  • 找回方式:
  • 用 户 名:
  • 手机号码:

 您现在位置: -医药产业 >> 网站服务 >> 媒体发稿 >> 医药经济报 >> 浏览网站服务

抗生素产业的“峥嵘岁月”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05-9-12 11:54:27

[关键词]:原料药 抗生素 7-ACA 7-ADCA 6-APA 吴惠芳

讯:

该篇文章发表于《医药经济报》 
【日期】2004-02-23     【期次】20(总第1975期)
【版次】B7             【版名】商务版
【栏目】市场专刊       【类别】原料药
【作者】吴惠芳

2003年我国主要原料药进出口形势点评系列报道之一

    2003年我国大宗抗生素类原料药中间体市场可谓硝烟四起,这边青霉素跳水,
那边7-ACA吃紧。曾被国家医药产业“十五”规划列为“一些紧缺的医药专用关键
中间体”,包括7-ACA、7-ADCA、6-APA都无一幸免地卷入各种市场风波。这些产品
的进出口形势也充分体现了它们的市场特征。总体来讲,我国大宗抗生素产品开始
进入微利时代。
青霉素工业盐:
小企业“领跑” 大企业“自消” 对于2003年青霉素G钾工业盐出口形势的特点可以用这样的话来形容:数量大 增,价格大跌,小企业忙“领跑”,大企业转“自消”。 2003年青霉素工业钾盐出口突破了万吨大关,达到10,708吨,创汇金额1.41 亿美元。同比2002年数量增长42%,金额增长14%。单从这两个增长看,形势一片大 好,但从价格上看,这个景色则大打折扣,出口离岸价平均只有8.30美元/BOU,与 2002年同比下降了19.81%。该产品主要销往印度。 2003年对于青霉素工业钾盐出口来说是上演了一场全景式价格大战。价格由年 初的10.48美元/BOU降到年末的6.13美元/BOU,降幅41.48%,月平均下降率5.00%。 在9月底“限量保价”方针出台后虽无大的起色,但也遏制了继续下滑的趋势。青 霉素的价格跳水也带动了其它相关产品的价格滑坡,如7-ADCA、6-APA、阿莫西林 、头孢氨苄等,在2003年下半年也相继发生了降价。 河南华星药厂以24.93%的份额(以效价计算)名列2003年度出口第一家,备受 业内关注。他们低成本的核算方式是中国医药界小型制造企业依靠自身优势占领市 场的典型范例。 抗生素四大家族采取的明智措施是“出口转自消”,即依靠自身下游产品链“ 消化”青霉素工业盐,故6-APA、7-ADCA和阿莫西林就成为大企业应对价格战的“ 护身符”,这样既可转移战事,也可以发展下游高附加值产品。 面对2003年的这场青霉素大战,中国青霉素企业谁也没缺席,在座次上排出了 华星、哈药、华药、石药、鲁抗、东风、倍达、张药吉斯特和四川制药这样的全家 福。另外,原河北冀东药厂(现为唐山华青生化药业)也在年底亮相。 中国青霉素在全球的地位十分显赫,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占到70%以上,经过20 03年价格战后又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青霉素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同行企业只剩下D SM集团、Beecham公司和印度几家公司,而且都无力与中国企业竞争,这样今后全 球青霉素舞台仍将由中国企业唱主角。
7-ACA:
外商退却?供货吃紧 7-ACA(7-氨基头孢烷酸)是合成头孢类抗生素的中间体,2003年它在中国本 土上演的中外大战令国外供应商望而却步,由此引发了2003年底至2004年初7-ACA 全线吃紧。7-ACA全年进口总量为351.36吨,同比2002年的334.03吨仅增长5.19%, 平均进口到岸价为85.64美元/公斤,同比2002年下降23.28%。 一年前7-ACA还是我国依赖进口的中间体,奥地利Biochmie、韩国希杰、钟根 堂、第一制糖等是中国的主要供应商,7-ACA进口到岸价高达110美元/公斤,约合 980元人民币/公斤。国内石药集团的中润制药、福抗制药、鲁抗医药等都有一定规 模的产销能力,内销价格在780元人民币/公斤左右。这样就构成在中国本土国产品 牌与外国品牌竞争的价格条件。从7-ACA进口价格趋势显示,2003全年进口价格以 平稳的速度下降,直到2003年11~12月才略显缓和。到岸价由年初1月份的104.38 美元/公斤,下降到12月份的67.14美元/公斤,月平均下降率3.97%,全年总下降幅 度35.67%,实际下降值37.24美元/公斤,全年平均到岸价为85.64美元/公斤。但这 一价格趋势与国际市场价格也是不同步的,降价内涵与青霉素不同,这是与国外品 牌竞争的现实表现。 面对这样的价格水平,最早离开中国的外商是奥地利Biochmie公司(现与诺华 合并),9月份之后该公司的产品便没有进口我国。而韩国公司进口量大减促使韩 国等一些国外的7-ACA生产厂家被迫停产或转产其它产品。7-ACA全球总需求量约2 500吨,而中国市场就占有1200吨。因此中国市场既是最大的市场,也是最难撼动 的市场,国外供应商只能静观其变,伺机杀回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中国企业 将外国品牌的头孢唑啉等产品挤出中国市场的一幕,7-ACA能否重演此戏还得再往 后看。 由于下半年进口7-ACA数量锐减,而国内7-ACA主要供应商——中润和福抗尚不 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便在年底出现了7-ACA缺货。除了外国供应商的离开使国内 出现需求缺口以外,能源、原料紧缺也是诱因之一。2003年进入秋冬季后,南方电 力再度紧缺,再加上化学法合成7-ACA的保护剂三甲基硅烷氯化物(TMCS)一时无 货,便拖了生产的后腿。这样两方面的因素凑到一起,7-ACA便成了2003年底的抢 手货。 由于国内市场7-ACA卖得火,出口就显得平平。2003年7-ACA出口虽有增长但由 于基数规模小,与国外品牌竞争,其实力还不够强大,因此并没有看到7-ACA蒸蒸 日上的出口形势。中润、福抗和鲁抗3厂家全年出口总量为133.90吨,同比2002年 的77.31吨增长了73.20%,平均出口价格77.66美元/公斤,同比2002年下降31.39% 。
7-ADCA:
合资企业拉动进口增长 7-ADCA(7-氨基,3-脱乙酰氧基头孢烷酸)单从进出口量值上看,容易被认 为是有较大缺口的产品,事实上7-ADCA进口是中外合资企业实行中国战略的主要手 段,这种采购属于定向采购。2003年7-ADCA全年进口总量为876.93吨,同比2002年 的585.71吨增长49.72%,其中主要是被3个合资企业所拉动。新华-肯孚、阿拉宾 度同领(大同)药业、DSM上海有限公司,3家的采购量占了全部进口量的75.4%。 3家合计比2002年同期增长73.5%,而国内企业的实际采购量是下降的。新华-肯孚 是我国与荷兰DSM集团的合资企业,该公司在7-ADCA产品系列上占有我国大半的市 场份额。阿拉宾度同领(大同)药业是印度合资企业,阿莫西林、6-APA是该公司 在青霉素系列中的主打产品。但是,合资企业的7-ADCA系列头孢产品(头孢氨苄、 头孢羟氨苄和头孢拉定)仍然避免不了与国内企业华药倍达、鲁抗、哈药、上海五 洲药业等在下游产品市场的竞争。 从2003年全年情况看,上半年7-ADCA价格基本稳定在62美元/公斤左右,但随 着6月份青霉素工业钾盐的价格跳水以来,7-ADCA也未能幸免。从2003年7月开始, 7-ADCA便以2.41%的月平均下降率迅速下滑,到2003年12月,该品的进口价格已由 6月份的62.44美元/公斤降到12月份的54.55美元/公斤,下降幅度12.63%。由于7- ADCA是青霉素工业钾盐的下游产品之一,它的命运将与青霉素工业钾盐密切相关。 2003年7-ADCA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出口纪录,全年出口总量29.3吨,其中98%来料 加工贸易。这说明我国在两大系列的头孢原料药上,都实现了由进口向出口的转变 ,也体现了我国在大宗基础性原料药生产上的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 如果两大合资企业——新华-肯孚和阿拉宾度同领药业继续在7-ADCA系下游产 品上占有优势,那么7-ADCA的进口量不会减少。但是来自华药倍达、山东鲁抗的等 本土企业的力量不容忽视,国产品牌在质量和价格上都有与其一决高低的实力。
6-APA:
出口条件尚在襁褓 6-APA(6-氨基青霉烷酸)是半合成青霉素的母核,同时也是消化青霉素工业 钾盐的最好的下游产品之一。虽然该品现在已实现国产化,但是出口一直没有形成 规模。2003年在阿拉宾度同领(大同)工业大起大落的出口拉动下全年实现出口6 70.74吨,与2002年同期比较,出口总量增长了125.68%,出口金额1,744.3万美元 ,同比增长75.14%,该品78%出口到印度。 回顾2003年全年的出口形势,有三个特点:一是阿拉宾度同领(大同)的上、 下半年两次大批出口拉动了本品总出口规模,并形成全年两次出口高峰期,即4、 5月和11、12月;二是该品的价格走势受青霉素工业盐影响出现跳跃式下滑;三是 下半年珠海联邦自营出口,使国内出口企业扩大到6家,分别是:阿拉宾度同领( 大同)、华药倍达、丽珠合成制药、珠海联邦制药、河北丰华制药、华药、鲁抗。 目前,6-APA的主要市场还是在国内,但是外销的迫切性会随着半合成抗生素 的饱和而加剧。同时,由于青霉素市场竞争激烈,6-APA担当了青霉素的转产对象 ,如果6-APA国内市场过于饱和,出口就成为它的下一条出路。 作者简介:吴惠芳(硕士),现任 首席研究员,曾经从事医院药学、药 物分析专业和药学科研管理工作20年,1999年致力于互联网医药信息研究,是国内 早期开展互联网有偿信息服务的实践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