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会员访问记录

网页标题:
×

注册 用户

用 户 名:
联 系 人:
性  别:
密  码:
重复密码:
电子邮箱:
邮箱验证码:
固定电话:
传  真:
手  机:
单位名称:
通信地址:
首选栏目:
我已经认真阅读并同意《 服务条款》
×

找回密码

  • 1.选择找回方式
  • 2.确认验证信息
  • 3.修改密码
  • 4.修改成功
  • 找回方式:
  • 用 户 名:
  • 手机号码:

 您现在位置: -医药产业 >> 网站服务 >> 媒体发稿 >> 医药经济报 >> 浏览网站服务

低成本不再是主要优势
作者:wangchun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07-3-28 13:32:14

[关键词]:抗生素 有机酸 维生素 氨基酸 解热镇痛药 原料药

讯:


  根据国家海关统计数据分析,2006年中国医药原料药(不包括化工原料和农用药原料药)的进出口总额为103.4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74.82亿美元,同比增长22%;进口总额为28.64亿美元,同比增长5.59%。毫无疑问,中国医药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的成长、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显著。
  2006年中国原料药出口表现出六大特点:化学原料药稳定增长,天然药物提取物增长步伐加快;中国原料药主要贸易区域在亚洲、欧洲和北美,但拉丁美洲成为快速增长的贸易区域;发达国家既是中国原料药的采购国,也是出口目的国,近年来加强了向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拓;中国原料药仍然以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氨基酸、解热镇痛药这五大类为主;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占主流,贸易公司的作用在转变;更重要的是,中国原料药产业优势与劣势地位正在发生变化,低成本已不再言优势,环保力度、自主知识产权占有成为影响原料药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大宗原料药仍是主要出口产品
  医药原料药产品种类众多,加上化学品作为中间体和前体药物,数量更加庞大,分类十分复杂。
  根据它们在应用上和化合物结构来划分,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氨基酸、解热镇痛药这五大类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原料药。在2006年,胰岛素类、氨基酸类、血液制品、植物提取物、醇类药物中间体较2005年出口额增长比例超过了50%。
  在应用领域上,除治疗药物之外,营养添加剂、饲料添加剂、食品补充剂类成为出口的热点产品。

  天然药物提取物出口涨势如虹
  三类原料药(化学原料药中间体、生物生化类药物、天然药物提取物)的出口中,化学原料药中间体依然保持最强大的优势,数量和金额总量占据了绝对比重。值得一提的是,天然药物提取物的出口额增长率达到了51.92%,是增长幅度最高的大类产品。中国具备天然药物发展的优势,因此,中国天然产物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潜力十分可观。
  在进口方面,化学原料药中间体与去年基本持平,生化药类、提取物类的进口额则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1%和14.7%。

  拉丁美洲成为快速增长贸易区域
  中国原料药主要贸易区域在亚洲、欧洲和北美,这三大区域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90%以上。
  但是,中国与拉丁美洲(南美洲和中美洲)地区的出口贸易在2006年增长最快,分别达到48.67%和47.16%。这一地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进入门槛相对欧美国家要低,因此,今后这一地区是中国原料药出口的有利区域。
  中国原料药与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出口贸易主要方发生在北美、欧洲以及亚洲国家的日本和印度。进口额最高的两个国家是日本和美国;出口额最高的国家是美国和印度,中国原料药对印度的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41.57%,对美国的出口同比增长9.24%。

  发展中国家市场有待开发
  在中国原料药中间体出口贸易额达千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中,以色列、哥伦比亚、尼日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10个国家的出口额同比增长率超过50%。这10个国家多数是亚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
  其中,尼日利亚是中国原料药在非洲最大的原料药出口目的国,去年出口额增长率接近90%。
  中国香港是内地重要的出口渠道之一,但是2006年的出口贸易额却下降了32%。这说明了国内出口渠道已趋多样性,致使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量有所下降。</P>
  日本、加拿大是中国原料药主要出口目的国,但是2006年中国出口两国的原料药中间体总额分别下降了5%和3%。

  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占主流
  2006年全国涉及医药原料药的出口机构共有5000多家,其中,年出口额在1千万美元以上的有150多家,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众多企业中以年出口额1.5亿美元遥遥领先,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出口额达到1亿美元。
  在出口额领先企业中,以经营大宗产品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占多数,显示了贸易权开放后生产企业具有更强的出口能力,特别是在大宗原料药的国际贸易上,生产企业的自营出口优势明显强于贸易公司。生产企业在国际贸易上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开拓出口渠道的主动性更强。
  贸易公司的角色在转变,其国际市场开发和服务因此显得更加重要。或许,今后只有走贸易公司与生产企业联合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

  优势与劣势发生变化
  国内外的产业结构变化、政策导向与中国原料药行业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并影响着今后原料药行业发展的趋势。一些中国特有的优势,现在正逐渐淡化,甚至成为制约因素。
  全球产业链转移成就了中国的基础型大宗原料药的国际市场销量大增,甚至供不应求,例如青霉素类、解热镇痛类、水溶性维生素类。这给中国带来了机会,一批以大宗原料药依靠规模效应获得利润的企业成为获益者,同时,延长产品链、增加下游产品附加值就成为这些企业下一步的利润增长点。合同定制生产的增加为那些管理完善、技术含量高的创新型的中小规模企业带来了高利润和长期稳定的订单。
  国内制药业的竞争加剧,必然促使国内企业把目标转向国际市场,从而成为加速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驱动力。由此,带动了企业引入cGMP管理、加快了国际药证认证步伐。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中国制药企业在欧盟、美国登记和注册的DMF文件数量增加了十几种,其有效总数分别达到了121件和345件。
  以往在分析中国制药的优势地位总会想到成本低、环保要求低,但随着国内环保力度的加大、人民币外汇升值、企业管理成本、人员素质的提高,这些优势逐渐显得微不足道。尤其是在国际高端市场和高技术含量上,这些甚至成为劣势。未来,环保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成为中国原料药行业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只有不断提升环保措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能力才能真正确立中国原料药在全球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
  2006年中国医药原料药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但昔日优势正逐渐淡化,环保力度、自主知识产权占有将成为影响原料药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Baidu
map